第(1/3)页 半个月的时间足以消息传得很远。 在三月中下旬时,明月小学招生的消息就随着商队,传到了砀郡单父县。 城内,一处大宅中。 高高的砖石围墙将庭院围住,木制的回廊连接着各个房间,梁柱交错,飞檐斗拱。 中央矗立着一座假山,底下的水池有鱼儿在游动,花草树木投下清幽的阴影,整体风格雅致而不失精巧。 此宅正是颇具声望的乡绅吕公家。 现已是正午,内厅一片其乐融融。 一家七口人聚在餐桌前,仆从们呈上一盘盘美味的佳肴,诱人的香味弥漫开来。 不一会儿,十几道菜肴上齐了。 但作为一家之主的吕公并未着急动筷,而是抚了抚胡须,淡淡开口。 “听闻都城那边创立了一小学,专供孩童读书。” “可惜泽儿、释之年龄有些大了。” 闻言,吕母皱了皱眉,语气极为不赞同。 “泽儿和释之在私塾一样读书,何必要千里迢迢赶赴都城求学呢?” “你啊,妇人之见!” 吕公摇头叹息了一声,眼中滑过一抹精光,随后不疾不徐地解释。 “且不说老师学识悬殊,但论科举之制,官学自然远胜于私学。“ “阿父,郡立学宫不快建成了吗?届时我和阿兄入学宫也不晚。” 吕释之温和劝慰,清秀的眉眼间透着一股书卷气,气质沉稳而内敛。 长子吕泽身形高大健硕,性子爽朗直率,倒像一名武将。 “阿弟说得对,我这么大块头,和一群小孩读书,实在不甚合适。” 吕公转念一想,的确不太妥当,于是只得严肃叮嘱几句。 “也罢,那学宫建成之前,你们勿要懈怠学业。” “三年一次的科举也快临近了......” 他的言外之意众人心知肚明。 吕泽拍了拍胸脯,满腔的豪言壮志。 “放心吧,阿父,到时候我定给你考个武举人回来。” “儿子虽不敢保证其他,但一个秀才功名却是胸有成竹。“ 吕释之紧随附和道,嘴角噙着一抹自信从容的浅笑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