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便是有婚约也不算什么大事,若是能被选上,婚约算什么?好夫婿又算什么? 嫁得好女儿终究是成了别家的人,若好的是自己女儿,那就可以招婿把女儿永远留在家中。 评选未启,先热的是市井百工。 京中裁衣铺子这几日几乎要被踏破门槛,前来定制新装的多为权贵府邸。掌柜们一边拿尺一边道:“姑娘要的是世外风格的剪裁?是那种短袖高腰的异服?我们这儿已有样式。” 还有人直接仿照使团中女成员的着装制衣,还有的是仿照那些从异国都城回来的少年们。 首饰铺子更夸张,翠玉镯、银星耳钉、鸾鸟簪纷纷售罄,有人甚至打听使团带来的异域饰物样式,试图仿制出几个戴上身显“异样气质”的头饰。 “我家姑娘定是要被选中的!”一位国公夫人气势汹汹地砸下银票,“首饰不够醒目,评选官怎么记得住她!” 除了明面上的装扮,还有暗地里的打点。 最先传出动静的是宗室一位王亲,他家族中有一外甥女年方十一,颇得他喜爱。 听闻此事后,他立即让人备了几箱书画古董,暗送至火种使团驻地的几位接待官处。 “只是区区礼节,不成敬意。”言语谦卑,举止周到。 这一下带了头,立刻引来无数仿效。 各种礼盒、纸箱、密函如潮水般涌入驿馆。有的是瓷器玉雕,有的是古谱字帖,更有甚者,干脆送来一批南海香料与西域汗血宝马,明言愿为世外贡品。 使馆的人笑了笑,没有收下,让人退了回去。 但也有人家不愿意收,安洛就发了脾气道:“是哪家哪户送来的,叫什么名字?以后他家里的孩子不用来了。” “便是招进去了也统一除名!” 这下,叫众人不敢轻举妄动,生怕惹了这些使团,自家女儿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。 另一边,一些家族走的是“清奇路线”。 他们不比铺张、不比财物,而是钻研“才情”。让女儿编诗作画、练琴习舞,甚至背下异国礼仪与常用语,只为在评选时技惊四座。 一时间,京城的琴馆、书舍、画坊全被贵女们占满。那些个学了半年的少年已然成了名师,拜帖一个个递了上去。 第(2/3)页